鳥取的現代化遺產群

鳥取市在江戶時代(1603–1868)是全國約300個藩中,位前列12名的石高(財政規模)藩都。然而,隨著進入近代,一連串的艱難挑戰接踵而來。

明治維新(1868)後不久,鳥取縣(原鳥取藩)因為政治因素一度被併入島根縣,曾經作為藩都繁榮的鳥取城下也因此急劇衰退。再者,鳥取市所處的山陰地區,由於地理因素鐵路和道路等交通網的整備較其他地區滯後,近代經濟發展的速度也較為緩慢。此外,鳥取市還經歷了多次災難。除了反覆發生的洪水災害外,1943年發生的強烈地震(地震規模 7.2級)對市區街道造成了嚴重損害,重建過程中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。這些自然災害動搖了居民生活的基礎,並一度使該市作為近代都市的發展陷入停滯。此外,1952年,由於原因不明的火災,市區街道的大部分被燒毀,居民遭受了嚴重的損失。正如所述,近代時期的鳥取市面臨著政治影響、經濟困難以及層出不窮的災難等種種困境,在作為近代都市的發展過程中,必須克服許多挑戰。

鳥取市自戰國時代(15至16世紀)至江戶時代曾一度繁榮。後來雖然一度衰退,但它逐漸走向現代化。市內保存了「仁風閣」和「舊美歎水源地水道設施」等,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珍貴的文化財。

Metastore

這裡可以在虛擬空間中盡情享受數位內容服務。

文化財產的介紹

鳥取城遺跡附太閤平

鳥取城遺跡起源於16世紀的山城,其特徵是險峻的地形。這座城遺跡被稱為「日本無可隱匿的名山」,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武將織田信長也稱其為「名城」。

從歷史上來看,鳥取城曾是織田信長的家臣羽柴秀吉(後來的豐臣秀吉)進行兵糧攻擊的舞台。到了17世紀,池田光政將其擴展為32萬石的平山城。由於被指定為日本國寶的姬路城的工匠們參與了鳥取城的建設,因此鳥取城也被稱為「姬路城的弟城」。在擁有藩主御殿的二之丸,建設了山陰地區首座層塔型三層櫓,並長期成為藩的象徵,為人們帶來驕傲。

光政之後,鳥取池田家也以明治維新(1868)中的立功者聞名,尤其是第十二代慶德建造了高性能的反射爐,並在戊辰戰爭(1868–1869)中作為新政府軍的一員活躍。明治維新後的廢城令中,鳥取城因軍事需要保留了許多建築,但隨著治安穩定與陸軍的撤退,象徵性的櫓群也被拆除。現在,為了恢復昔日的面貌,正在進行城堡建築物的復原工程。

「太閤平」是羽柴秀吉於1581年在進行鳥取城兵糧攻擊時所建造的超大型本營的遺址,三重空堀連接的大防衛線令人驚嘆。

被指定為國家史蹟的鳥取城跡,從日本中世、近世到近代,傳承了城堡演變的歷程,並被選定為日本百大名城之一。

曾經是城堡象徵的二之丸三層櫓遺址

曾經是城堡象徵的二之丸三層櫓遺址

天球丸巻石牆是在其他城的遺跡中無法見到的

天球丸巻石牆是在其他城的遺跡中無法見到的

中央的石牆是菱形櫓的遺跡

中央的石牆是菱形櫓的遺跡

仁風閣

仁風閣是鳥取市現代化的象徵建築,對於當地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。該建築於1907年由舊鳥取藩主池田仲博侯爵所建,目的是為了迎接皇太子殿下(後來的大正天皇)的來訪,並作為殿下的寓所。它是山陰地區唯一一座正統的西式建築。

仁風閣的建築風格反映了明治時代西洋建築技術的進步,設計由日本國寶級建築「舊東宮御所迎賓館赤坂離宮」的設計者片山東熊工學博士主導。

隨著仁風閣的建設,促使市區供應了電力與電話,並且鳥取縣內的鐵路建設也得以推進,交通網的整備得到飛躍性發展,城市的現代化得以實現。正因如此,在地方城市建設大規模且正統的西式建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,是地方城市現代化和技術發展的象徵。

由此可見,仁風閣是鳥取市現代化的象徵性建築,並且自明治維新(1868年)以來,對長期處於衰退期的鳥取市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。

外觀的特徵之一是位於側面的八角樓梯間

外觀的特徵之一是位於側面的八角樓梯間

建築物的正面設有圓弧形山牆(櫛形破風)的橫樑裝飾

建築物的正面設有圓弧形山牆(櫛形破風)的橫樑裝飾

無柱的木製螺旋梯

無柱的木製螺旋梯

舊美歎水源地水道設施

舊美歎水源地水道設施在鳥取市現代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象徵角色。該設施於1913年開始建設,由日本首位設計上下水道的工程師——理學博士三田善太郎負責,並於1915年完成,成為山陰地區首個現代化水道設施。

然而,建設完成3年後,因為颱風帶來的豪雨造成土堰堤(即土石壩)決堤,發生了村落被沖毀的悲劇。以此為教訓,由成功建造了日本首座混凝土壩的工學博士佐野藤次郎來負責修復,並建設了保存至今仍然堅固的混凝土壩——美歎水壩。此後,舊美歎水源地水道設施所生產的水被用作飲用水,也供應給蒸氣火車以及工廠使用,長達半個世紀以上,對當地的發展做出了貢獻,並一直運作至1992年。

此後,該設施作為水道設施被廢止,但由於仍保留著大正時代(1912-1926)的水道系統,因此於2007年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,成為人們能感受當地歷史的場所並且深受喜愛。由於該設施位於距市區近郊的山間,可以享受四季變換的風景,如春天賞櫻花,夏天看螢火蟲,秋天賞紅葉,冬季則是雪景,這些景象吸引著前來的人們。即便該設施已不再擔任水道設施的角色,但它依舊蘊含著先人們的熱情與生命力,對當地而言是無可取代的存在。

擁有圓頂屋頂的連接井

擁有圓頂屋頂的連接井

從儲水池引來的水被儲存在5個濾水池中

從儲水池引來的水被儲存在5個濾水池中

量水器室內保留了當時使用的水表

量水器室內保留了當時使用的水表

360虛擬導覽

文化庁

令和6年度 文化資源活用事業費補助金(文化財多言語解説整備事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