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度津町的運輸現代化遺産

多度津於 1838 年投入巨額資金進行了多度津湛甫(築港)的重大建設,奠定了多度津港的基礎。自19世紀後半葉以來,作為來多度津金毘羅朝聖船隻的碼頭、以及從北日本到大阪,在日本北海沿岸和瀨戶內海巡航並進行海運通商事業,被稱為「北前船」的商船停靠港口而繁榮起來。

1889年,以多度津作為據點鋪設了讚岐鐵道,該地區發展成為海軍交通的要衝。此外,多度津還建立了四國最早的氣象觀測站、國營一級郵局和電燈公司等,成為四國現代文化的發源地而蓬勃發展。

為北前船停靠港的多度津港的「多度津湛甫」、以海運通商事業而繁榮的合田家其「舊合田家宅邸」、包含合田家在內的「多度津七福神」七大商家出資建造的現代化鐵道設施「JR多度津站內調車轉盤」,都是自17世紀以來,作為北前船的停靠港,海路前往金刀毘羅宮的門戶而繁華,是能讓人深刻感受讚岐鐵道的建立等,一直引領四國現代化的多度津歷史的珍貴文化遺產。

Metastore

這裡可以在虛擬空間中盡情享受數位內容服務。

Photogrammetry

文化財產的介紹

多度津湛甫

為停泊從北日本到大阪巡航的北前船而建造的港口設施。它建於1838年,當時利用河口的一個舊港口進行了改建,為了防止港口地區被潮汐和波浪侵蝕,整頓狹小的港口,以及在河川及潮汐的流動而形成的沙洲上進行了建設。由於改建時加深了港口水深,所以多度津港早期,大型船舶只能利用傳馬船(小型船隻)間接與港口聯繫接駁,隨著大型船舶可以進入港口之後,許多北前船或其他商船的往來也日益熱絡。直到最近仍可以看到建於 19 世紀中葉的護岸,但近年來因護岸工程,才無法看見。而目前仍可看到1912 年以來經過改建的部分結構。

多度津湛甫的前端呈圓弧狀

多度津湛甫的前端呈圓弧狀

用於繫泊船隻的柱子仍保留著

用於繫泊船隻的柱子仍保留著

廣大區域內仍然保留著石砌的護岸

廣大區域內仍然保留著石砌的護岸

舊合田家宅邸

「舊合田家宅邸(島屋)」作為富商、實業家、政治家等從近世紀活躍至現代的合田家,經過家族三代不斷修築、維護而建成的大宅邸。1845 年合田家從附近的城鎮搬到了多度津。作為北前船的停靠港,出現了利用北前船買賣各地物產的船主和商人。這些商人被稱為迴船問屋(船貨批發商),在多度津因發展船貨批發事業而致富且特別有名的七大商家被稱為「多度津七福神」,合田家就是其中之一。從19世紀後半葉以來,他們投入了大量資金進行現代化建設。將附近生產的砂糖、棉花、鹽等從多度津輸出到各地。不只當地的讚岐特產,還有越過四國山脈的高知商品也藉由多度津輸出。而輸入商品有米、北海道生產的昆布、秋刀魚、味噌醬油、沙丁魚乾(「Hoshika」,為魚製成的肥料)等。

懸掛在格狀天花板上的西式吊燈

懸掛在格狀天花板上的西式吊燈

用陶器製成的洗手台

用陶器製成的洗手台

在園內仍然保留著磚砌的倉庫

在園內仍然保留著磚砌的倉庫

JR多度津站內調車轉盤

多度津被譽為四國鐵路的發源地,鎮上散佈著許多與鐵路相關的現代化遺產。 JR多度津站3處、JR多度津工廠7處,共有10處登錄為文化遺產。(目前多度津站為2處、多度津工廠為6處)特別是JR多度津站內曾經有1座調車轉盤和2座水塔。調車轉盤是供車輛轉換方向的裝置,採用鉚接固定上承式鋼樑建造於1950年。1號水塔建於1913年,磚砌主體上方為鋼筋混凝土製的儲水槽,是香川縣內唯一1座二戰前的水塔。2號水塔則是使用舊鐵軌製造的鋼骨結構,建於1951年。這些對於蒸汽火車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設施,也是顯示多度津站是四國主要幹線的分歧點的重要遺跡。

地基部分是由石頭堆砌而成

地基部分是由石頭堆砌而成

在桁架末端可以看到車輪

在桁架末端可以看到車輪

操作室已經被換成比較新的設備

操作室已經被換成比較新的設備

360虛擬導覽

文化庁

令和6年度 文化資源活用事業費補助金(文化財多言語解説整備事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