概要
多度津,在1838年斥巨资建造多度津湛甫大型工程时,为多度津港的日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此后,这里自19世纪下半叶成为了人们参拜多度津金毗罗(保护航海之神)时下船的码头,以及“北前船”——从北日本到大阪,往返于日本的北海沿岸与濑户内海沿途经商的商船——的停靠港口。1889年,以多度津为据点铺设了赞岐铁路,并发展成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。之后更是由于这里陆续建起了四国最早的气象站、国营的一等邮局以及电灯公司等,多度津成为了四国现代文化的发源地。多度津港的北前船停靠港口“多度津湛甫”、因海运批发生意发家致富的合田家所拥有的“合田家旧居”,以及由合田家等“多度津七福神”纷纷出资兴建的现代化铁路设施“JR多度津站场内转车台”——这些自17世纪以来,使多度津作为北前船的停靠港口、前往金刀比罗宫的海上出入口而繁荣起来的文化财产,令人常常感受到多度津在四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与历史。
您可以在这里享受元宇宙空间中的数字内容服务。
为停泊往返于北日本和大阪的北前船而整修的港口设施。建于1838年,当时翻修一处利用河口的旧港时建造了它。为了扩大港口规模,将它建在了砂洲上,据说是为了防止港口地区被潮汐和海浪等侵蚀。在多度津港初期,大型船舶只能利用传马船(即短驳船)等间接地联系港口。之后,由于整修后的港口水深较深,大型船可以入港停靠,吸引了许多北前船和其他往返船经常往来于此。19世纪中叶建造的海堤直到最近仍可确认,但由于近几年的海堤工程,已经无法看到。现在能看到的是从1912年开始改建后的一部分。
前端呈圆形
留有系船用的柱子
大面积的石砌护堤仍然存在
“合田家旧宅(岛屋)”是以富商、企业家、政治家等身份,活跃在近现代的合田家族,历经三代人依次对建筑进行整修得以竣工的豪宅。合田家族,于1845年从附近的街区搬到了多度津。
由于多度津成为北前船的停靠港口,这里出现了许多船主和利用北前船贩卖各地物产的商人。那些商人被称为海运批发商,其中在多度津特别出名的7家商人被人们称为“多度津七福神”,合田家也是其中之一。他们从19世纪
后半叶开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,支持了多度津的现代化建设。从多度津向全国各地输送的主要商品是当地生产的砂糖、棉花和盐。从这里出口的商品除了当地的赞岐知名特产,还有从越过四国山脉的高知订购过来的商品。此外,进口的商品有大米、北海道产的海带、秋刀鱼、味噌酱油、沙丁鱼干(用鱼制成的肥料)等。
格子天花板上悬挂的西式吊灯
陶器制成的洗手台
场地内仍然保存着砖砌的仓库
多度津作为四国的铁路发祥地被人们熟知,町内散布着许多与铁路相关的现代化遗产。被认定的文化遗产,在JR多度津站内曾有3处,在JR多度津工厂内曾有7处,共计10处(现在则是在多度津站有2处,多度津工厂有6处)。特别要提到的是,JR多度津站场内曾经有1座转车台和2座给水塔。转车台是为动力车辆调转方向的设备,建于1950年,铆接上承式平衡钢梁结构。一号给水塔建于1913年,在红砖砌成的塔身之上,架有一座钢筋混凝土制的储水槽,是香川县内唯一的一座二战前修建的给水塔。二号给水塔,是使用旧铁轨搭建的钢筋结构,建于1951年。这些设施,都是蒸汽火车必不可少的配备,也是多度津站作为四国主要干线分岔口的重要遗址。
地基是由石头堆砌而成的
在大梁的末端可以看到车轮
操作间已换上比较新的设备
令和6年度 文化資源活用事業費補助金(文化財多言語解説整備事業)